近日,海南省临高县头星田洋常年瓜菜基地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最近几年,田洋通水、通电、通路,帮助村民种植水稻、瓜菜,解决了大难题。今年,我在基地种的小香葱卖上了好价格,能挣好几万块钱。”提起自家的收成,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脱贫户苏红喜不自禁。
头星村是临高县“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昔日撂荒的土地今朝能变成“聚宝盆”,离不开财政涉农资金的有力支持——2017年,县政府投入2174.52万元启动头星田洋基地高标准整治工程,对长年失修的引水渠进行改造,铺设节水灌溉管道等,并修通田间道路,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近年来,海南省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作为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大任务扎实推进。2016年,将全省包括临高县在内的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工作范围。2018年,琼中、保亭脱贫摘帽;2019年,五指山、临高、白沙退出贫困县,海南省全部贫困市县完成脱贫任务。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构建的财力保障机制,是打赢这场关键战役的制胜法宝。
凝聚资金帮扶强劲合力
以往,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涉农资金名目繁多,分散在多个部门,而且,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权集中在上级主管部门,基层安排实施项目要听从上层“发号施令”。各自为战“撒胡椒面”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状况的系统性工程,通常因资金缺口问题难以推进。
在打响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一场关于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创新的“大戏”在琼州大地拉开了帷幕。
2016年,海南省正式启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明确支持贫困县根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多渠道、跨类别统筹整合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机制。
同时,充分赋予贫困县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制定整合涉农资金使用负面清单,贫困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范围内,可自行确定资金使用方式、扶持对象、扶持标准等具体内容。
立下“军令状”,还需下足“绣花功”。涉农资金怎样整合,如何保证投向精准、使用高效?临高县财政局农财室主任许宸粹给出了答案:“根据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与行业部门专项规划,明确全年计划用于脱贫的资金规模,将各类中央、省级、市县级财政涉农资金集中归并编制整合方案;资金使用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扶持投入方向,对贫困村申报的项目进行‘不过夜’审批,在安排下达资金的同时,对项目建设任务、实施进度与绩效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并督促贫困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5年来,海南省将分散的财政涉农资金“数指并拢”汇聚成“拳头力量”,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整合14项中央、11项省级财政涉农资金共71.52亿元,整合市县级财政涉农资金8.14亿元,合计投入79.66亿元用于脱贫攻坚,为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
助力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
财政涉农资金“水到渠成”后,这笔钱怎样花,还需要贫困县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临高是海南省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传统农业大而不强。要想持续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就必须先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陈冠积是头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他成为了村民眼中依靠自己双手致富的“勤快阿叔”。在村干部的建议与协助下,陈冠积将获得的产业补助资金用于修缮猪舍、购买猪苗饲料,在家里养起了黑猪。他还入股了村里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每年能从这项“大产业”中获得数千元分红与打工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了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贫困户‘量身定制’生产计划,向政府申请扶持资金。2016—2019年,县里按照脱贫户每人每年800元、新增贫困户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今年则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补助标准提高至1600元,促进产业扶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头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松说。
对群众发展的产业项目建立自主采购和支付许可制度,是临高县在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面采取的一项创新机制。“将支付平台‘前移’到贫困户,在确保资金管理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更加精准满足产业扶贫的多样化需求。”许宸粹解释道。
临高县充分利用涉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拉动、合作社牵动、贫困户联动的组织化发展形式,将热带水果、花卉等特色高效农产品“做大做强”。截至2019年,全县形成规模的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有44个,2020年,形成新产业基地19个。
2020年,临高县政府在全县推广“合作社+”产业模式。
如今,在临高,每个贫困村都有独具优势的产业,每位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的渠道。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年前的9707元增加到14110元,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
走进临高县文新村,入村的道路平坦开阔,行人车辆畅通无阻。“自2016年起,县政府陆续下达财政资金185.85万元,支持村里开展路面改造,对狭窄泥泞的土路进行硬化及扩建,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村民的出行难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新村驻村第一书记符军介绍道。
这样的整村提升工程在临高比比皆是,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向美丽乡村跨越发展起到了夯基固本的作用。
2016—2019年,临高县累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74亿元,完成了481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并实施了惠及近2万户贫困户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贫困村各项基础设施与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高位推进誓取脱贫战役全胜
高位引领,科学谋划,通过持续探索和不懈努力,一套健全的支持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机制在海南逐渐成型。
记者从海南省财政厅获悉,在省级层面,落实试点工作督导责任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即增加一个资金分配会签环节、制定一张资金使用负面清单、提供一套整合方案编制模版、开展一次试点工作专题调研、举办一次试点工作专题培训、组织一次整合方案联合会审。
海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整合涉农资金使用范围方面,海南制定了包括9个方面的涉农资金使用负面清单,并将含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较困难非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省财政厅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制定了包含涉农资金整合方案以及项目安排、来源明细、管理台账的“1+3”模版,使贫困县在编制整合方案时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在涉农资金的管理上,贫困县报备年初及年中整合方案后,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贫困县的报备方案进行联合会审,确保资金整合内容规范、要素完整。省财政厅在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涉农资金时,增加会签农业农村处环节,对未落实贫困县增幅保障和切块下达要求的资金分配方案不予通过。
近年来,海南省围绕涉农资金整合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积极建章立制,分年度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并从实行联席会议、加强绩效管理、定期通报约谈等多个方面建立配套制度,为涉农资金整合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的安排更加精准、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显著。近年来,海南省在国家组织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绩效评价中连取佳绩:2018年,考核结果位居全国前列,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000万元;2019年,是国家通报中仅有的两个未反馈问题的省份之一。
“2020年,海南持续深化涉农资金整合改革工作,全力支持贫困县集中资源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提供坚强保障。”上述负责人说。
(转自《中国财经报》,记者吴宇宁)
版权所有©海南省财政厅 主办:海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协办:海南省财政科技服务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财政业务咨询电话:0898-66226711、0898-65203006 会计业务咨询电话0898-68531650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5233002、0898-65236391
地址:海口市滨海大道109号 琼ICP备10002183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42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3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海南省财政厅 主办:海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协办:海南省财政科技服务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财政业务咨询电话:66226711、65203006
会计业务咨询电话68531650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65233002、65236391
地址:海口市滨海大道109号 琼ICP备10002183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42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36